为防流浪者而在桥底立锥在佛山桂江立交下同样存在。这让城市“冷暴力”的讨论日趋激烈,也让“桥底”这一特殊空间再被聚焦。除了锥和那些易见的绿化植被,桥底究竟还有什么?南都记者连日走访佛山多座立交桥,找寻桥底佛山的面容。在此,我们将重点描摹谢边立交桥底的社会生态,意图以此展示这个城市底层人群的蜷缩与挣扎。

  

谢边立交位于禅城、罗村、桂城、大沥等地的交界处,2002年底正式通车,连接桂丹路、广佛公路、沈海高速广州支线等交通大动脉,是佛山的北大门,也是众多人流、车流必经之地。这里的桥底是外地修车老人的精神归属,是水果摊贩与城管的“战场”,是流浪者短暂安歇的温床,也是“蜗居”者守护近10年的家园……他们随日出日落聚散,亦如日出日落般自然天成。这是他们独有的世界,各有其位,淡然如画。他们卑微,但生机盎然。

  

Part1

  

园林工桥下“蜗居”10年

  

“小孩子读书每年都得花五六千元,不省钱不行的……”

  

———园林工黄承耀

  

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诗句:“这花纵然再丑,也有认真开放的权利。”认真是一种态度,而认真在痛苦和煎熬中绽放则是一种美丽,这些在桥底仓库笑着“蜗居”的人们恰是这样的美丽。

  

在谢边立交桥底,有禅城园林管理处兴建的仓库,大约300平米,由3堵墙靠着桥根和桥面围成。一道锈迹斑斑的铁门,里面是阴暗潮湿的屋子,就算在正午时分也需开灯照明。屋子里堆满背篓、水管、镰刀等园林工具,另外又隔出4间屋子,供两户园林工人居住。

  

他们不是流浪者,他们有稳定的工作,每个月有1000—2000元的收入,但他们“蜗居”在桥底几年甚至10年,只为省钱给孩子读书。

来源:南方都市报     责编:梁嘉亮    日期:2012-7-16

链接复制成功!在聊天窗口直接粘贴给好友

复制URL到 MSN或 QQ好友

编辑推荐